一、Linux 系统垃圾文件的判定 @
长期以来存在 “Linux 没有垃圾文件,Windows 才有垃圾文件” 的误区,实际二者均会产生垃圾文件:
-
操作系统本质是 “操作文件的系统”,运行过程中必然产生日志文件、临时文件(类似 “剪纸产生废料”)
-
Linux 中的 “垃圾文件” 可定义为 “长期无实用价值的文件”,例如:
- 几年前 / 几个月前的旧日志文件(对当前系统运维无参考意义)
- 体积过大且无保留必要的日志文件(如 /var/log/journal/ 下占用数 GB 的历史日志)
二、日志文件的查看方法 @
当发现 Linux 系统根分区空间告急时,可通过以下命令定位 /var/log/journal/ 日志文件的占用情况:
- 方法:使用
journalctl
直接查看 journal 日志的磁盘占用:
journalctl --disk-usage
示例结果:/var/log/journal 日志文件可能占用近 3G 空间,单个文件体积 8-128M。
三、日志文件的清理方法 @
使用 journalctl 自动维护日志大小,通过 journalctl
命令配置日志保留规则,实现自动清理,支持按 “时间” 或 “大小” 限制:
- 按时间限制:仅保留近 1 周的日志(可将
1w
替换为1d
(1 天)、1m
(1 个月)等):
journalctl --vacuum-time=1w
- 按大小限制:仅保留 500MB 的日志(可将
500M
替换为1G
、100M
等):
journalctl --vacuum-size=500M
- 直接删除指定日志目录(彻底清理,需谨慎):
rm -rf /var/log/journal/f9d400c5e1e8c3a8209e990d887d4ac1 # 替换为实际日志目录名
清理效果示例:执行 journalctl --vacuum-size=10M
后,可腾出约 2.7G 空间,通过 df
命令可查看根分区空间明显释放